2012/01/22

送行者 禮儀師的樂章 [電影]

一位在交響樂團的大提琴手,因樂團解散返回鄉下,另謀工作機會時,誤打誤撞,當上了入殮師(台灣現在稱之為禮儀師)



(圖片來源:網路)

電影大要,為一位在交響樂團的大提琴手,因樂團解散返回鄉下,另謀工作機會時,誤打誤撞,當上了入殮師(台灣現在稱之為禮儀師).擔任大提琴手時,購買一把名貴的琴,是在妻子未知情的情況下購得,也因經濟考量,不得已賣掉,原本居住於東京的房子為租賃所有,省去租金的考量下,搬回在鄉下老母親所留下的房子.
老房子原本為男主角父親經營咖啡店所使用,店內一樣保有原本咖啡店裝潢與黑膠音樂唱片,也是母親放不下的一段情感.男主角父親在男主角小時候時,跟店內女服務生跑了,男主角一生對此一直保有恨意.

女主角原本在東京的工作為網頁設計師,在樂團解散時,得知昂貴大提琴的價格後,對於男主角買這麼貴重的琴卻沒有事先通知,有些不快,但也沒很生氣;要搬去鄉下時,也給與最大的支持;但在鄉下時,有次看到男主角擔任入殮示範影片時,才得知男主角的工作是什麼,對此,有很大的反對,並且返回娘家,直到發現有了寶寶後,再與男主角在一起.

男主角,從小學習大提琴,是父母眼中的好孩子,但對於父親跑掉一事,始終是心裡中的一塊石頭;男主角與父親,小時候在溪邊撿石頭,對於父親的臉孔一直是模糊的,整理鄉下老房子時,拿出小時候那把大提琴,裡頭還放著一顆父親留給他的石頭,勾起對於這塊石頭的故事.石頭的形狀與重量是代表者是給對方的心意,電影最後父親手上一樣握著那顆小時候男主角與他交換的小白石,此時男主角心中的那塊大石頭也才放下.

入殮師的工作,從報紙上找到的工作,面試時,社長直接說錄取,讓男主角大為驚呀!並且給與當日薪資,男主角也就半推半就的開始入殮師的一生.第一個難關,有次去處理一個獨居老婦的家中,已在家中死亡多週,身體已腐爛,男主角邊幫忙邊吐,回家後看到妻子所煮得火鍋,旁邊的雞肉塊盤,當場就又吐了一次,但此時想得到妻子的慰藉...;第二個難關,妻子知道先生的職業表示反對立場,並負氣回娘家,但男主角不斷從許多喪家的回應得到成就感後,就持續對此工作保有熱誠;在澡堂老板娘入殮時,妻子看到先生認真處理時,對於入殮師這個職業也改觀了,同時也給與支持!

心得有以下三點

  • 劇情

對於電影情節很感人,在澡堂老板娘入殮,繫上那條圍巾,也繫上男主角與妻子的釋懷,繫上老同學的尊重.但整個情節來看,很多地方是不太可能發生的,如能學大提琴的家庭大多是中產階層以上,或是生意太好的咖啡廳,但是店所在位置是偏於河邊,沒有端上柳岸櫻樹的無敵窗景怎吸引到客戶,雖然山形是溫泉鄉,但是離東京有300公里,外來客不多,咖啡人口應該都是本地客,咖啡廳收入應該不是太好.男主角有說母親去世時,人在國外,不曉得是唸書還是工作,年齡約三十六歲,工作機會高一些,能出國工作,英文都有一些程度在,要在東京找工作應該不是太大的問題,雖說自認大提琴能力不是很高,混口飯吃應該OK.在鄉下找工作時,卻用傳統的報紙找工作,而非網路上的人力銀行,妻子為網頁設計師,對於電腦網路都有能力,卻使用報紙,充滿矛盾.再來是對於一間完全不知道的情況下,也沒去Google一下,馬上就可以知道許多資訊,資訊太少的公司不是有問題(非正派,人頭公司等),就是行銷能力有問題.


  • 工作

工作不分貴賤,這點男主角始終堅持,雖然沒什麼堅持的點,半堆半就成份高.一路走來,一樣是在原本的崗位上,這也工作的一種能力之一.
後來男主角的工作受到妻子與老同學的肯定,也是此電影傳達的重要訊息之一.


  • 死亡

對於死亡,有了另一番的認識,死亡不是終點,而是旅程的其中一點,穿越死亡之門,到另一個地方.
入殮師是人從一個地方送往另一個地方的送行者.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